•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2019NCCN非小肺脑9291耐药后膜转治疗指南整理与翻译

    [复制链接]
378900 35 小兔子 发表于 2019-8-13 17:36:03 |
小兔子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9-8-20 08:2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瓶子 发表于 2019-08-20 00:34
非常好的分享,我给你转移到肺癌版块,加精,然后收录进肺癌基础知识电梯直达贴 http://www.yuaigongwu.com/forum. ... &extra=page%3D1  的脑转脑膜转位置了!

是的,我发现脑膜这一块儿,网上的资料还是比较分散的,零零碎碎的,根据指南来捋了一下,嗯,基本上跟指南要是相差比较远的,我就没有往里载,这部分应该是跟指南说法比较一致的地方,大家就省了去到处找帖子了。
中分
小兔子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9-8-20 22: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
本帖最后由 小兔子 于 2019-8-20 22:36 编辑

根据上面的文字,可以大致梳理出区分硬脑膜与软脑膜转移的几个关键症状
硬脑膜:较少出现颅压升高,        未提及肌无力,        有精神症状改变,                脑脊液细胞学多阴性
软脑膜:较多出现高颅压,        肌无力,                        未提及精神症状改变,        脑脊液细胞学多阳性
中分
小兔子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9-8-20 22: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
本帖最后由 小兔子 于 2019-8-21 00:24 编辑

终于找到一篇鞘注单抗的实验结果。这个必须的强调下,指南一直以来,对于乳腺癌的软脑膜转移,鞘注标准做法是甲氨蝶呤。但是由于Her2类的靶向药入脑能力普遍较差,2019年的这个实验考虑了鞘注单抗(注射用靶向药)。转载如下。我一直认为鞘注如果找到合适的单抗,那么鞘注E靶点与V靶点的单抗,将为EGFR突变的软脑膜转移患者开辟一个全新的治疗天地


乳腺癌脑转移鞘内注射曲妥珠单抗疗效优于化疗
时间:2019-03-12 17:17 来源:康安途 作者:康安途医疗旅游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可见于大约5~15%的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软脑膜转移,其临床结局极差,尤其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鞘内注射化疗和全脑放疗。2019年3月11日,《乳腺癌研究与治疗》在线发表的研究报告,比较了鞘内注射曲妥珠单抗、鞘内注射化疗、全脑放疗治疗乳腺癌软脑膜转移的临床结局。

曲妥珠单抗

  该研究入组乳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56例,其中HER2阳性患者20例,分别接受鞘内注射曲妥珠单抗(18例,32%)、单药鞘内注射化疗(甲氨蝶呤14例或噻替哌1例,27%)、单纯治疗全脑放疗(23例,41%)。结果,乳腺癌确诊至软脑膜转移进展的中位时间为4.3年。

  根据生存曲线分析,鞘内注射曲妥珠单抗、鞘内注射化疗、全脑放疗的6个月颅髓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18%、26%,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54%、10%、19%。4例鞘内注射曲妥珠单抗治疗患者实现颅脊控制>10个月。鞘内注射疗法的耐受性良好,治疗所致住院患者仅3例。该研究结果表明,HER2阳性乳腺癌软脑膜转移应该考虑鞘内注射曲妥珠单抗。

      抱歉权限所限,无法连接原文。
中分
小兔子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9-8-21 0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
【综述】软脑膜转移的治疗

《ESMO Open》杂志 2019年5月21日在线发表法国、瑞士、奥地利、荷兰的Emilie Le Rhun,Matthias Preusser,Martin van den Bent, 等撰写的综述《软脑膜转移的患者的治疗。How we treat patients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doi: 10.1136/esmoopen-2019-000507)

治疗软脑膜转移的目的旨在通过延缓神经系统的恶化来提高生存率和维持生存质量。肿瘤特异性治疗方案包括鞘内药物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和局部放疗。最近,在一项针对新诊断为软脑膜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随机III期试验中观察到通过在全身性治疗中加入鞘内脂质体阿糖胞苷(liposomal cytarabine),而不是单纯的全身性治疗,来改善与软脑膜转移性病变相关的无进展生存。目前正在评估鞘内注射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等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用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全身性治疗也改善了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其在治疗软脑膜转移治疗中的新作用需要在前瞻性系列研究中得到更好的研究。局部放射治疗常用于治疗肉眼可见的( macroscopic disease)疾病,如脑膜结节灶(meningeal nodules)或临床症状性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如颅底颅神经受累(base of skull with cranial nerve involvement )或马尾综合征( cauda equine syndrome)。全脑放疗的作用正在减弱。考虑到软脑膜转移的表现、以及肿瘤的组织学和分子特征、存在伴随的脑和全身的转移瘤,和既往针对癌症的治疗,应该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个性化组合。

引言
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是指肿瘤细胞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下腔中的播散。大约10%的实体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软脑膜转移,通常发生在全身性疾病进展的背景下。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发病率,包括软脑膜转移,似乎正在增加,可能是由于与新的全身性药物的研发有关,而这种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腔组成中可能不如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有效,癌症患者生存的改善,并改善诊断性评估。乳腺癌、肺癌和黑色素瘤是软脑膜转移的主要原发肿瘤。

软脑膜转移的诊断具有挑战性。诊断基于临床评价、脑脊液MRI和脑脊液(CSF)分析。根据EANO-ESMO指南,可以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来确定软脑膜转移的诊断,这些细胞可能已经显现在已知或可能患有癌症的患者的典型临床和影像学征象中,(表1)。软脑膜转移的分类还考虑到影像学表现,其独立于脑脊液中肿瘤细胞的识别,指导着临床决策。已经确定有四种类型:A型,仅有软脑膜的线性增强;B型,仅有软脑膜结节;C型,两者结合;D型,除出现脑积水可能外,无脑脊液细胞学阳性,MRI正常。

软脑膜转移的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包括鞘内药物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鞘内治疗广泛用于软脑膜转移的治疗。对于脑脊液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和线性弥漫性或室管膜外播散增强的患者,使用鞘内治疗是有道理的。然而,鞘内治疗只能有限地穿透实体肿瘤病变,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在CSF流动阻塞时是有毒性反应的。在后一种情况下,可用放射治疗来恢复脑脊液流量-在使用鞘内治疗前应检查恢复是否成功。(注解:鞘注的前提是脑脊液流动没有受阻)

目前仅有6项关于软脑膜转移治疗的随机试验报道。4项试验比较了不同方案的脑脊液内化疗对不同原发肿瘤轻脑膜转移的患者。2项试验探索了在全身性治疗中加入脑脊液内化疗对乳腺癌软脑膜转移的治疗作用。在第一个试验中,联合脑室内甲氨蝶呤和全身性化疗不能提高联合治疗组的生存率(仅全身性治疗组7.57个月,联合模式治疗组4.57个月)。然而,由于应累算数目不足,只招募到35例患者而不是50例患者而停止,并且储液囊重置者(reservoir revisions)的脑室感染的发生率很高达18%,可对实验组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在Depo-Sein试验(NCT01645839)中,73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独全身治疗组和阿糖胞苷加全身治疗组。主要目的是证明在全身性治疗中加入鞘内阿糖胞苷可改善软脑膜转移相关无进展生存期(PFS)。意向治疗人群(intent-to-treat population)的联合治疗组的软脑膜转移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8个月,而单独全身性治疗组为2.2个月(HR 0.61, 95% CI 0.38 - 0.98, p=0.04)。实验组的生存质量保持不变。意向治疗人群(intent-to-treat population)的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然而,调整后的总体生存风险比率HR为0.60(0.35-1.02),其中意向治疗人群的p=0.06。

主要用于软脑膜转移的脑脊液内治疗的三种药物制剂是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脂质体阿糖胞苷(cytarabine)和噻替哌(thiotepa)。其他化合物也在评估中。曲妥珠单抗( Trastuzumab)已在I期研究中被评估用于HER2阳性肿瘤的乳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NCT01373710)(注:见上一篇消息)。关于增加剂量的鞘内曲妥珠单抗的安全性的第二次试验的数据仍在等待中(NCT01325207)。

鞘内药物治疗可通过重复腰椎穿刺或通过脑室装置给药。脑室路径有几个优势,如避免输送药物进入硬膜外或硬膜下间隙,使药物分布均匀,患者舒适度更好。脑室装置的安全性已在不同的队列中得到证实,重置率( revision rates)低于7.4%。在对使用脑室装置的随机试验的二次分析中,甲氨蝶呤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长,但脂质体阿糖胞苷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短,这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半衰期不同所致。总之,临床经验和现有证据都支持脑室内路径

如果全身药物治疗有效,则应增强对比覆盖软脑膜病变,反映完整的血脑屏障或脊髓屏障缺乏,因为这种药物治疗应到达疾病位置,其效果应与静脉注射对比剂一样。许多软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CSF)蛋白升高,血-脑脊液(CSF)屏障被破坏,提示全身性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达到蛛网膜下腔。目前还没有进行任何随机的专门试验来探索全身性药物治疗在软脑膜转移患者中的作用,在这一人群中只有很少的关于全身性药物治疗的数据可用。应根据原发肿瘤及其分子特征和既往的治疗情况选择全身性药物。在32例有接受过大量预处理(heavily pre-treated )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11例患者为Thr790Met突变,奥西替尼(osimertinib)治疗,10例有客观的影像学反应。高剂量静脉注射噻替哌、 ANG1005、紫杉醇/Angiopep-2药物偶联物、贝伐单抗联合依托泊苷和顺铂治疗乳腺癌软脑膜转移性后,出现局部应答反应和疾病稳定。25例伴软脑膜转移的黑素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9周,21例接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1.7周。II期试验达到其主要终点,18例不同原发性肿瘤的软脑膜转移患者中,其中包括15例乳腺癌患者,44%的患者在3个月时存活,这些患者接受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NCT02886585)。

尚无试验研究单独放疗(全脑放疗WBRT或全颅脑脊髓放疗)治疗软脑膜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单次或分割方案的累及野的照射(involved-field radiotherapy)放疗可用于治疗脑膜结节和有症状的脑或脊柱部位。甲氨蝶呤鞘内联合地塞米松及伴随的累及野照射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已在II期试验中对不同原发肿瘤的软脑膜转移患者进行探索。平均总体生存期为6.5个月,3-4级不良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为20.3%。据报道,以前接受过全脑放疗(WBRT)治疗的结节性或块状病变患者的应答反应较长。如出现颅神经损伤,有指证照射颅底、脚间池或第一颈椎两侧;出现马尾综合征有指证行腰骶椎照射。在大多数有软脑膜转移的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未发现全脑放疗(WBRT)的生存获益。全脑放疗(WBRT)可能是广泛结节性疾病、或有症状的线状脑膜疾病、或伴有脑转移瘤的患者的一种选择。在伴随全身性疾病的情况下,由于存在骨髓毒性反应、肠炎和粘膜炎的风险,实质性癌症成人患者软脑膜转移很少选择脑脊液放疗,需要全身药物治疗。

不考虑MRI表现,如果脑脊液(CSF)中发现肿瘤细胞,通常建议鞘内药物治疗。如果诊断为软脑膜转移,总应考虑对全身新药物治疗进行调整。对于有症状的结节性病变或出现颅神经或马尾的症状性病变,应给予局部放疗。如果脑脊液中没有发现肿瘤细胞,在存在线性脑膜对比增强的情况下,仍可考虑鞘内治疗仅在有结节性脑膜病变时不推荐使用。

支持性治疗
维持性治疗对软脑膜转移患者尤为重要。最低剂量的类固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癫痫发作应该用不与全身性治疗相互作用的药物来控制。不推荐进行原发性癫痫的预防性治疗。症状性脑积水可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或脑室装置缓解。应探讨病人和护理人员对心理-肿瘤支持的需求。

随访中对软脑膜转移的评估
对软脑膜转移患者的随访应定期进行,以指导治疗策略和调整支持性治疗。临床和影像学评估通常是评估软脑膜转移的一部分。重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临床评估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症状和体征可能因软脑膜转移病变的形式而异。与脑转移瘤、中枢神经系统外进展、神经毒性或相关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是相关的,且难以区分。因此,临床恶化不一定与钩端淋巴结转移进展相关,神经系统恶化可能需要生物学、神经生理学和影像学方面的探索。如病情稳定,头6个月每2个月进行一次脑脊髓MRI检查,然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脑脊髓MRI检查,最好使用同一台扫描设备或同一场强的扫描设备。标准化工具最好用于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但目前还没有经过验证的工具。由RANO 的软脑膜转移专业组提出的影像学记分,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实用,目前正在进行修订和重新评估。

结论
软脑膜转移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原发肿瘤及其全身性治疗方案以及软脑膜转移的临床、影像学和细胞学表现指导联合鞘内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和局部放疗治疗。考虑到肿瘤的组织学和分子亚型,应考虑对全身性治疗进行调整。累及野的照射放射治疗可能对脑膜结节和临床症状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有一定作用。应根据一般和神经健康状况、存在包括脑转移瘤的其他部位的转移瘤,以及既往治疗情况,讨论不同的选项。需要进行专门的试验,以针对软脑膜膜转移患者的所有治疗措施,提高循证证据水平。
中分
小兔子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9-8-22 08:4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小迪儿 发表于 2019-08-13 19:12
有心啦!谢谢!鞘内化疗 能介绍一下么 为什么医生都没跟我提过

主要是国内能做这个的医院不是很多,地方医院基本不做,培美鞘注全国也就4-5个地方。
中分
小兔子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9-8-22 10:5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丰台
接下来我将对使软脑膜转移相关的临床试验进行整理总结。请关注。
中分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1]初来乍到
申医生  版主 发表于 2019-11-23 14:3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
小兔子 发表于 2019-08-13 20:03
本帖最后由 小兔子 于 2019-8-13 21:59 编辑

“正常成人的脑脊髓液约有100~150毫升,每日可分泌为400~500毫升”这样脑脊髓液每天可以更新至少三次。这个是否这个可以推出:若量控制合适,药物本身产生副作用的概率要低于静脉滴注。但同时维持药物浓度也可能比较难。那么,每8小时给药是否利于维持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更进一步,是否可以低剂量每8小时频繁给药,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这个请在做鞘注治疗的朋友,多思考下。

确实,提高药物剂量或者增加鞘注化疗的频率可以提高疗效,我亲自验证过,有机会可以试试脊髓内持续泵入化疗药
累计签到:56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5]普通爱粉
二虫它  高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19-12-11 07:1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极好的一篇文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小兔子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9-12-21 16: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申医生 发表于 2019-11-23 14:34
确实,提高药物剂量或者增加鞘注化疗的频率可以提高疗效,我亲自验证过,有机会可以试试脊髓内持续泵入化 ...

持续泵入化疗这个方式有实操性吗?
当年憨叔用过皮下埋入式止痛泵。
如果这两种泵能够合而为一(都是往鞘内给药),
那就一次操作,用于两种目的:持续鞘注给药和必要时的止痛给药。
这样这种治疗方式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感谢申医生的大胆实践,为我们不断探索出新的治疗道路!
幻灯片1.JPG
中分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1]初来乍到
申医生  版主 发表于 2019-12-22 10:2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
小兔子 发表于 2019-12-21 16:01
持续泵入化疗这个方式有实操性吗?
当年憨叔用过皮下埋入式止痛泵。
如果这两种泵能够合而为一(都是往鞘内给药),
那就一次操作,用于两种目的:持续鞘注给药和必要时的止痛给药。
这样这种治疗方式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感谢申医生的大胆实践,为我们不断探索出新的治疗道路!

能打止疼药就能打化疗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