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博利珠单抗再添新数据:针对中国患者随访结果
作者:淼淼随着科技进步,癌症从一开始的“谈癌变色”,逐渐转变为慢性病化管理的时代。以肿瘤驱动基因EGFR突变的明确和靶向药物的应用为起点,肺癌精准治疗的崭新篇章正式开启,临床实践得到了彻底改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都存在驱动基因,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前,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治疗选择仍旧是匮乏的。
近年来,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为靶点的ICI在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为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 改变了NSCLC的治疗格局, 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药,此前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款药物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然而这款药物在国内上市已有近五年时间,它在中国患者人群中疗效如何呢?
在今年年初的AACR年会上,KEYNOTE-042中国研究4年随访数据发布,给予了我们肯定答案。
KEYNOTE-042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研究,意图比较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与标准铂类化疗治疗既往未经治疗、PD-L1 TPS≥1%、无EGFR/ALK突变的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牵头的KEYNOTE-042中国研究与全球研究设计相同,共纳入262例中国PD-L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KEYNOTE-042研究设计
研究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3周使用1次帕博利珠单抗 200 mg,≤35个周期或每3周一次紫杉醇/培美曲塞+卡培化疗(非鳞状细胞癌可选培美曲塞维持),4-6个周期。主要终点为PD-L1 TPS(PD L1肿瘤比例评分)≥50%、≥20%和≥1%患者的OS(总生存期)。完成35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符合条件的患者可接受第二个疗程的200mg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最长持续1年。
该研究评估了262例中国患者的临床结局(全球研究中n=92;中国扩展研究n=170)。至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4月28日)的中位时间为47.2个月(39.8-56.1)。
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在PD-L1 TPS≥50%(HR 0.66,95CI%0.45-0.95)、≥20%(HR 0.68,95CI%0.49-0.93)和≥1%(HR 0.67,95CI%0.51-0.89)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均可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帕博利珠单抗组中PD-L1 TPS≥50%的患者4年OS为23.4%,中位OS达到了24.5个月。而化疗组患者的4年OS仅达到13.6%,中位OS为13.8个月,比帕博利珠单抗组少了10个月。
在PD-L1 TPS≥20%和≥1%的患者中,接受帕博利珠单抗的4年OS分别为22.5%和21.3%,同样高于化疗组的14.4%和12.7%。
这就表示,对于PD-L1 TPS大于或等于1,并且没有EGFR或ALK改变、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中国患者,应用帕博利珠单抗是有效的标准治疗。
在完成35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22例患者中,7例患者在数据截止日期时仍存活,客观缓解率(ORR)为81.8%,随机化后4年的估计OS值为69.1%。在数据收集截止时,单抗组与化疗组中均有79例患者开始了后续治疗,其中有4例患者开始了第二个疗程的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在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和化疗的患者中,两组分别有 82.8% 和 92.0% 的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TRAE)。在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分别有 19.5% 和 68.8% 的患者观察到3-5级不良反应。
在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贫血;食欲下降;血小板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以及脱发。
这项扩展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评估中国患者在此用药方案中与全球数据是否一致, 其结果出色的完成了评估的目的。而且从研究结果来看, 在PD-L1表达程度不同的各亚组患者中, 中国亚组数据均优于全球数据。
总之,中国的肺癌患者使用K药是有效的,安全的。帕博利珠单抗的出现可以说填补无驱动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精准治疗的空白,为此类患者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有效治疗手段为我们患者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Wu L, et al.2022 AACR.#CT555.
从图表上没看出明显的拖尾效应呐,而且五年生存率似乎也对不太上之前国外做的数据。之前国外的也表示打满2年K药的,80%能坚持到5年。结果这份临床数据,只是4年就从22降到7了。诶。
页:
[1]